1992年,克林顿任职典礼上,出现了一位重要的客人——叶利钦。
叶利钦在发表演讲过程中,克林顿突然哈哈大笑起来,克林顿突然哈哈大笑,持续了令人难堪的两分多钟,而台下的观众也跟着哄然大笑,讥讽叶利钦那笨拙的演讲。
而叶利钦在台上笑也不是,哭也不是,场面十分尴尬。这一刻,也让全世界的人,为前苏联感到悲哀,因为苏联荣光真的不复存在了。
造成这一切的,有人说是戈尔巴乔夫改革走错了路,也有人说是叶利钦受美国蛊惑,策动政变,导致了苏联解体。
后来,苏联活化石之称的老共产党员“久加诺夫”道出了其中的缘由。
他曾一针见血地指出,其实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本质上都是反对苏共,但戈尔巴乔夫目的是为了推行改革,改善苏联的经济环境,而叶利钦则是为了权力,趁机架空戈尔巴乔夫夺权。
01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
自从赫鲁晓夫上台后,苏联加快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张,而这种扩张往往是带有掠夺性的。
比如在亚洲地区,就因为我国拒绝附庸苏联,在苏联的挑唆下,我国和印度、越南的边境都发生过保卫战争。
在中东地区,苏联为了与美国强占石油资源,两个超级大国愣是把中东搅得翻天覆地。
苏联的这种军事行动显然是具有帝国主义的特性,与共产主义思想相违背,因而使得苏联的国际形象一落千丈。
连年征战、美苏科技、军事竞争,加上刻板的制度下,到了80年代,苏联的经济早已大不如从前。
因此,进入80年代后,苏共内部一小部分高层开始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影响,他们开始对共产主义理想产生了怀疑。
其中就包括了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。
戈尔巴乔夫上台后,他做了最错误的一个决策,他竟然是先改革意识形态,而非改革经济。比如希望将苏共一分为二,效仿西方的多党执政。
戈尔巴乔夫刚上台时,其实他相当重用叶利钦,把他从地方调到中央,担任建筑部部长,接着又提拔为苏共中央书记,后来还担任过莫斯科市长。
假如苏联不解体的话,叶利钦很有可能会是戈尔巴乔夫的接班人。
02发动政变
苏联解体后,戈尔巴乔夫接受媒体采访时,多次表示不愿意原谅叶利钦。
他也曾反思过苏联解体的三大原因:
1、不该去乌克兰度假,让叶利钦有机可乘。
2、改革推进得太迟,苏联解体速度太快。
3、起初将叶利钦除名时,就应该把他赶出俄罗斯,不应对他手下留情。
三大原因,叶利钦占了两条,由此不难看出戈尔巴乔夫对叶利钦真的是深恶痛绝。
1987年,叶利钦在苏共中央会议上,公开指责戈尔巴乔夫改革速度太慢,把苏联当前经济大衰退的责任都归咎给了他。
戈尔巴乔夫一怒之下将他除名,由此也为二人之间的仇恨埋下了伏笔。
叶利钦被除名后,心有不甘,于是利用自身的号召力,与反对派组建了“跨地区议员团”,他们大肆宣传要废除苏共的领导地位,要求公民和民间组织享受绝对的民主和自由。
很有意思的是,苏联的解体并不是从四周开始崩塌的,而是从俄罗斯宣布“独立”开始。
1990年年初,叶利钦伙同激进派,单方面宣布“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”成立,此时苏联政坛简直就是剑拔弩张。
1991年6月份,叶利钦宣布成功当选了“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”第一任总统,但那时候苏联还在,戈尔巴乔夫也还没下台,这就变成了苏联内部同时出现两个最高领导人。
之后,他还高调以俄罗斯总统的名义去美国访问,期间他曾扬言:未来的俄罗斯,不会姓共,也不会姓社,而是将会成为像美利坚一样的“自由民主”国家。
了解了以上这些一系列的变故,那么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“八一九”政变就好理解多了。
访美回到苏联没多久,也就是1991年8月19日,叶利钦突然发动了政变,呼吁工人罢工,学生罢课。
更离谱的是,当时军队奉命前来平息政变,坦克包围了俄罗斯总统府,叶利钦像个“圣斗士”一样,跳上坦克发表了一番激进的演讲。
当时就连军队都不知道听谁的才是,有人原地不动,也有人继续奉命平乱,也有人倒戈。
经此一役后,叶利钦掌控了实权,而戈尔巴乔夫已被架空,甚至在后来的一次的会议上,戈尔巴乔夫被安排对着一张稿照着念,而叶利钦则在旁边监督,并且还呵斥:“你就照着念!”
最后,苏联不出意外地解体了,叶利钦也不出意外地继续担任俄罗斯总统,但是俄罗斯在他的带领下,美国的民主和自由不仅没给俄罗斯人带来经济上的好转,反而比此前更为糟糕,叶利钦执政期间,也被称为俄罗斯最灰暗的年代。
综上所述,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是有本质的区别的,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虽存在失误,但其目的在于维护苏联的完整性,若能及时调整,苏联或可得以挽救。
相反,叶利钦的夺权行动不惜以苏联解体为代价,推动俄罗斯独立,这不仅出于权力争夺,还夹杂了个人恩怨。
参考资料:
1、百度百科:八一九事件
2、百度百科:戈尔巴乔夫改革
3、百度百科:鲍里斯·尼古拉耶维奇·叶利钦
4、中国经济网:戈尔巴乔夫反思三大错误:永远也不原谅叶利钦
5、澎湃新闻: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:帝国崩塌前的政治纷争